bg大游平台,转型期信托公司各自求变怎样做好消费金融?权益市场如何布局?

2025-05-01 20:10:3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随着《信托公司管理办法》时隔18年首迎大修,信托行业转型也进入全新阶段。

  第一财经记者近期调研了解到,自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以来,信托公司普遍加大了相关领域业务布局。但相比绿色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信托行业在普惠金融上的业务分化更为明显。

  近日,记者在中国信托业协会开展的“媒体走进信托公司”调研活动中了解到,随着数字化场景普及,与头部互联网平台合作成为信托公司发力普惠金融、提振消费的一个重要方向,但也考验着信托公司的专业能力和技术能力。

  中国信托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常务)刘峰在活动上表示,随着转型持续推进,信托行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制度环境也在逐步完善,信托公司亟须强化自身能力,在信托文化和专业人才方面尽快补齐短板,在转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布局长期权益类产品、培育耐心资本方面,信托业务有市场、有需求,尤其是科技创新类企业对耐心资本需求很大,信托公司需要认真研究,发挥优势做好“补位”。

  经历春节后的低潮期,信托发行出现回暖迹象,消费金融业务成为重要支撑之一。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数据显示,3月发行信托产品2772款,环比增长32.51%;已披露发行规模达1511.21亿元,环比增长57.41%。同比方面,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分别同比增长13.05%、14.61%。

  资产管理信托方面,3月共成立产品2464款,环比增长53.52%;已披露成立规模为841.21亿元,环比增长132.49%。当月非标信托成立数量环比增长50.68%,已披露成立规模环比激增190.28%,产品平均募集规模环比上升94.30%。

  在业内人士看来,非标金融类产品和基础产业类产品是助推3月资产管理信托业务回暖的重要因素,其中前者主要受消费金融业务规模大增的影响。

  信托公司如何做好消费金融?“信托公司要发挥好贷款功能,做消费金融,如果有合适的介入途径,其实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信托公司)以前很难触达消费金融的长尾客群,但现在很多业务实现了线上化,这个方向就有了更多可能,是信托公司更好地践行金融惠民的重要方向。”华鑫信托董事长朱勇在调研期间指出,数字化的普及是信托公司发力消费金融乃至普惠金融的重要条件,国内促消费的大背景则为此提供了重要契机。

  在朱勇看来,这是信托公司在新生态中重新寻找定位的过程,介入途径很关键。他认为,相比传统主流业务更多面对B端客户,消费金融业务中面对的C端消费客户透明度更高,在风险监测系统等数字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当下,信托公司不再是信息劣势的一方,市场空间可观。他以公司和美团合作的定向服务场景的小额消费贷举例说,信托公司作为贷款机构参与其中,一方面可以助力促消费,另一方面也能支持商户等小微企业发展。

  美团是华鑫信托在消费金融领域合作的首家平台机构。据美团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目前双方合作项目覆盖了7200多万用户,主要为小额支付场景,部分产品笔均放款金额只有45元。另据记者从华鑫信托方面了解,截至去年末,公司普惠金融规模约为500亿元,业务累计授信个人客户4.2亿人,小微企业客户超420万家,融资利率下降了53.32%。

  回顾来看,从资管新规到“两压一降”,再到信托业务三分类新规,近年来,信托行业在监管导向下持续改革转型。业务回归本源的过程中,面对客户流失、盈利下滑等压力,信托公司都在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特色化道路。但相比传统业务,普惠金融信托业务的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

  华鑫信托普惠金融总部总经理葛楠对记者表示,相比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等传统出资方,信托公司基于产品发行能力及金融科技的持续投入,在对授信用户选择上差异化,在客群覆盖上可以形成一定补位。

  但她强调,普惠金融对信托公司来说也意味着从传统to B模式向to C模式转型,这其中考验着信托公司科技能力的迭代、对政策变化的应对、对行业资源集散的把握等。另一方面,在资金端和资产端,从贷款发放到产品销售、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等,消费金融信托业务的链条更长,涉及的业务模式更多元,同样考验着信托公司的专业能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促消费扩内需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的过程中,消费金融信托业务是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但基于其小额分散及自动化的特性,相关业务的规范发展也尤为重要。在信托业务新三分类体系下,消费金融信托业务有望发展出更新更有利的业务模式,比如可以通过“其他资产服务信托”更好地解决消费金融项下的不良资产难题。

  资管新规实施以来,推进标品化、净值化转型,提升权益投资能力,完善相关产品线,是信托行业转型的主要方向。从信托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来看,近年来,信托公司在权益市场的布局力度明显加大,资金“搬家”现象明显。

  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信托业资金信托总规模达到19.95万亿元,其中投向市场(含股票、基金、债券)的规模突破8万亿元,合计为8.34万亿元,在资金信托总规模中合计占比提升至41.81%。

  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发文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去年9月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理财和信托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优化激励考核机制,畅通入市渠道,提升权益投资规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当月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提到,鼓励理财公司、信托公司加强权益投资能力建设,发行更多长期限权益产品,积极参与资本市场,多渠道培育壮大耐心资本bg大游平台,。

  而在去年4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鼓励信托等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被业内视为信托参与资本市场业务的重要节点。

  在此背景下,信托公司纷纷通过多种方式参与中长期资金入市,包括直接投资和通过私募基金等方式。比如,北京信托参与了北汽蓝谷子公司北汽新能源的增资项目,并持有其股份;参与上海百联国泰君安创领私募基金合伙企业出资。西藏信托则成为杭州凌智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的大股东。此外,还有建信信托、百瑞信托、云南信托、上海国际信托、交银国信等在并购基金、成长资金、创业基金等出资。另外,包括光大信托、平安信托在内的多家信托公司表态,将积极通过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等推动信托资金入市。

  朱勇提到,近年来,华鑫信托也多次在一二级市场参与投资,其中包括以财团专户形式参与某汽车头部上市公司定增,给予了较大金额的注资支持。

  但他也表示,信托资金来源广,市场上优质资产很多,信托资金入市本身并非难事,关键在于投资之后面临的不确定性和资金退出等问题能否科学有效解决,未来期待司法环境等方面得到进一步优化。

  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金融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信托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美好生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提出构建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

  4月,金融监管总局就《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修订稿从多方面对信托公司管理要求作出修订完善,包括调整信托公司业务范围,进一步明确经营原则、股东责任、公司治理bg大游平台,、业务规则、监管要求、风险处置安排等。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公布2025年规章制定工作计划,其中提到,2025年将重新修订《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同时制定《资产管理信托管理办法》。

  在业内人士看来,接下来,信托公司需要抓住契机,深耕主业,发挥信托功能优势,在服务方向上结合自身特点加大重点领域支持,打造排他性的竞争优势。bg大游平台,bg大游平台,

搜索